5月12日,市场监管总局网站的一纸百万辆特斯拉召回公告引发轩然大波。公告称,日前,特斯拉汽车(北京)有限公司、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根据《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要求,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
(资料图片)
公告称,本次召回范围内的车辆,没有允许驾驶员选择能量回收制动策略;同时,对驾驶员长时间深度踩下加速踏板的情况可能没有提供足够提醒。以上因素叠加可能增加长时间误踩加速踏板的概率,可能增加碰撞的风险,存在安全隐患。
召回范围内的车辆将被推送新开发的功能,以降低因长时间深踩加速踏板导致速度过快引起的碰撞风险。功能包括:(1)在不具备能量回收制动强度选择的车辆上,提供选项以允许驾驶员选择能量回收制动强度;(2)调整车辆能量回收制动策略的出厂默认状态;(3)在驾驶员长时间深度踩下加速踏板时发出提醒。
特斯拉中国方面就此回应称,“简单来说就是两条:第一,把驾驶模式的选择权给到消费者,车主可以决定‘标准’使用能量制动回收,也可以像开传统油车一样开特斯拉;第二,如果油门(电门)当刹车踩,车辆会提醒你。”
把能量回收制动的选择权交给用户
能量回收制动,即是车辆带动电机发电,从而在降低车速的同时回收能量。这项功能让车辆将原本会被刹车片转化为热量的能量转换成电能储存起来,以节约电量、优化续航、减轻驾驶疲劳,同时提供满足大部分驾驶场景的减速效果。但需要明确的是,能量回收制动不等同于刹车。
对于能量回收制动,业内一直看法不一。在社交媒体上可以看到,特斯拉车主对该功能也是褒贬不一。一方面,能量回收制动功能保障了车辆续航里程,为车主驾驶过程提供了较大的便利性;但另一方面,这种被称作“单踏板模式”的驾驶方式改变了多数驾驶员的日常驾驶习惯。
特斯拉中国方面强调,对于能量回收制动,用户可以选择用或者不用,也可以选择不同的能量回收制动强度,“此次OTA召回后,喜欢能量回收制动的车主,可以继续选择‘标准’模式,靠‘脚感’控制车速,同时提升车辆10%-20%的续航能力,降低刹车盘、刹车片磨损。不习惯该功能的车主,现在也可以先选择‘低’模式来过渡。”
近年来,关于特斯拉车主称特斯拉刹车失灵的事件时有发生,在此之前,美国车主也对于车辆失控等问题屡屡提出质疑。对此,美国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NHTSA)进行了一场历时近一年的调查,2021年1月8日,NHTSA的缺陷调查办公室(ODI)给出了结论:“凡有数据的事故都有证据表明,意外加速是由于误踩加速踏板引起的。”
在本次召回中,“深度踩下加速踏板时发出提醒”这一新功能,不少网友表示或许是特斯拉的无奈之举。
江西新能源科技职业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院院长张翔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对长时间深踩单踏板这个行为发出提醒,很可能会再度形成一个电动车行业中的潮流,特斯拉作为行业中的领头羊,若经过研究认为,通过报警可以降低刹车事故的发生率,别的车企也会效仿这一功能,尤其是这一功能今后被证明有效的话。
召回或覆盖所有国产特斯拉车辆
公告显示,本次召回包括生产日期在2019年1月12日至2023年4月24日期间的部分进口Model S、Model X、Model 3及国产Model 3、Model Y汽车,共计110.46万辆。
特斯拉官方并未对中国市场具体销量进行披露,根据乘联会披露的交付数据,特斯拉中国2020年至2022年在中国市场的交付量分别为14.8万辆、32.1万辆、43.98万辆;今年第一季度在中国市场的交付量为13.74万辆;今年4月全月,特斯拉中国在中国市场交付量则为4万辆。
而就2019年来看,官方信息显示,2019年12月30日,特斯拉在上海超级工厂举行中国制造Model 3员工车主交付仪式,交付车辆15辆,社会车主的交付于2020年1月才正式开启。若忽略2019年少量的交付数据,特斯拉中国自2019年至2023年4月24日向中国市场交付的车辆不超过109万辆。也就是说,本次召回的超110万辆汽车很可能涵盖了特斯拉中国向中国市场所交付的所有国产车辆。
就该事件的影响,张翔认为,特斯拉本次召回是强制性召回,而非车企自愿召回。他提到,总体来看,这次召回可能会让部分消费者对其质量产生疑问,对特斯拉这个品牌也会有一定影响。
来源:澎湃新闻
◆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遵守《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 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 您在河南商报网发表的言论,我们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非河南商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 在本网的新闻页面或BBS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3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
广告热线: